首页 男生 游戏竞技 赛点

第2040章 网球智慧

赛点 磨砚少年 2129 2025-10-08 19:48

  挤压,撞击,强烈旋转——

   回球质量,不一样,确实不一样。

   高文和纳达尔在红土球场正式比赛也碰面过两次,即使在状态低谷,旋转的重量和质量也依旧厚重;而来到室内硬地,因为球场质地的关系而导致纳达尔的旋转程度大大削弱,压力自然也降低。

   然而,进入第二盘比赛后半段,纳达尔正手强烈上旋的质量也能够和罗兰-加洛斯时期相媲美。

   相同的旋转,在不同的场地,冲击力确实不同的。

   高文,确实有些吃力,瞬间就回到去年在帝都职业生涯首次碰面纳达尔的感觉,对于整个击球质量需要重新判断重新认知,这种感觉还是首次。

   但关键在于,高文也已经不是去年九月的那个高文,对于比赛的理解、对于强度的适应、对于自己的掌握全面提升,他也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。

   斜线、深区——

   回球线路本身,这是在高文预料之中的。

   于是。

   整个挥拍击球的衔接并不慌乱,尽管回球质量超出预期,但高文也展现出自己临场应变的能力。

   发力?

   不。

   面对纳达尔这样的正手上旋,强行发力必须有足够的击球空间,否则就会直接打飞,压不住旋转;也正是因为如此,纳达尔巧妙利用自己的正手击球,迫使对手后撤,拉开脚步和底线之间的空间,一旦开始后撤,攻防转换的难度也就上升。

   一切,都是套路。

   高文并不准备后退,所以也就不能发力强行进攻;但高文也从费德勒和德约科维奇的比赛里汲取诸多经验,他的反手击球放弃发力,而是兜了一拍。

   半卷半兜,半推半送。

   高文的这一拍反手击球非常巧妙、包裹着网球推向直线,没有发力,只是轻打,而且没有推深,反而选择一个浅区落点,才刚刚经过发球区底线而已。

   四两拨千斤。

   那厢,纳达尔被发球牵制,在困境之中奋力一搏。

   这厢,高文遭受挤压则以柔克刚地完成一拍布局。

   张力,以另外一种方式弥漫开来。

   O2球场,万籁俱静——

   不是因为无聊乏味,而是因为轻盈巧妙。

   网球,从来就不只是关于力量和速度的,而在于如何排列组合如何布局博弈,身体层面的对抗之外,还有智慧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碰撞。

   就好像眼前这一刻。

   高文也好,纳达尔也罢,双双展现出自己的网球智慧。

   然后。

   当纳达尔急停急转、二次启动、横穿全场、拍马赶到的时候,纳达尔马上就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击球空间。

   高文的轻推,又浅又轻,一来没有弹跳高度、二来没有飞行力量,以至于纳达尔横穿全场到位的脚步根本来不及上步,网球的二次下坠就已经接近地面,他必须在低点出手完成击球,最后只能选择反手切削,在进一步陷入被动前切削。

   但是,切削就仅仅只是切削吗?

   不。

   纳达尔对旋转的理解确实在ATP独步天下,即使是最简单的切削,纳达尔也依旧带有自己的理解与智慧。

   直线,深区。

   另外,侧旋。

   纳达尔的单手反拍切削,带着倒钩式的侧旋,落地之后朝着高文的站位方向飞行,钻入高文的怀抱里。

   高文的脚步倒是扎实稳定,并不乱,因为前一拍击球完全在掌控里,他也依旧停留在反手一侧球场,第一时间就能够到位,但朝着左侧移动的同时,网球就加速朝着自己飞来,挥拍空间和击球位置也就处于一个变动状态。

   本来是一个慢速移动、慢速出手,结果却变成慢速移动、快速出手。

   这样的一个时间差,往往就能够形成干扰。

   于是——

   高文反拍推直线深区。

   纳达尔毫不示弱,反手拉上旋推深区。

   “反手VS反手”。

   两位球员站在直线位置上,形成反手对抗,依靠落点和旋转互相钳制。

   谁,先打破僵局?

   高文。

   答案,依旧是高文。

   连续在反手位对抗拉锯数拍后,高文逮住纳达尔利用上旋形成牵制的空档,不仅没有后退,而且上步。

   一个主动上前,抢了一个上升点——

   纳达尔强烈上旋的一个短板就在于,如果对手逮住机会及时上步,不等旋转完全释放,抢一个上升点,直接出手,那么这就会成为对手抢攻的机会。

   锦织圭和弗格尼尼,这两位球员就非常擅长这件事,也许纳达尔总是能够击败他们,但每次碰面都会特别别扭,球风相克就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原因。

   美网结束后,高文的信心来到一个高点,在亚洲赛季和欧洲室内硬地赛季,他主动切入底线的击球次数也慢慢上升,尽管他依旧喜欢待在底线,但战术套路却明显丰富起来。

   此时,他就抓住机会。

   反拍,抢点。

   斜线,发力。

   非常突然地,毫无预警地,高文就再次发动进攻,将整个回球的节奏提升起来。

  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